核心材料实现高效回收,资源价值凸显
随着首批光伏设备进入退役期,废旧光伏板的资源属性正被深度挖掘。数据显示,晶硅光伏组件中蕴含多种高价值可回收物质,其中钢化玻璃占比最高,铝边框占重量的 10%-15%,此外还包含 3.80% 的硅、0.02% 的银以及铜、塑料等组分。这些材料通过成熟工艺可实现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:玻璃经处理后能重新用于光伏玻璃或建筑领域生产,铝、铜可回归工业制造体系,硅料提纯后可再度投入硅片生产,银则能提炼出纯度 99.9% 以上的贵金属,1 吨废板可提炼白银 180-220 克,单吨贵金属价值超千元。若按 2030 年我国累计退役 400 万吨组件测算,可回收玻璃、铝、铜、硅、银等各类材料超 300 万吨,资源回收潜力较为可观。
技术突破破解回收难题,国产化装备落地见效
当前,“物理 + 热解 + 化学提纯” 的综合回收技术体系已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,在材料分离精度与纯度提升的核心行业难题上取得显著进展。在国内部分地区的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中,铝边框、接线盒及完整玻璃回收率有望达到 100%,硅料纯度可提升至 99.99% 以上,整线组件质量回收率可达 94.272%,粉尘收集效率也能达到 99.8%,可兼容处理不同尺寸的完整及破碎组件。相关技术研发已形成 74 项专利成果,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方面取得一定突破,同时推动回收装备实现国产化,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。
闭环循环助力绿色发展,行业规范加速完善
废旧光伏板回收不仅为市场创造显著经济价值,更助力构建光伏产业全链条绿色闭环。通过回收再生硅料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,减少硅料生产环节的能耗与碳排放,同时规范的回收处理能有效降低铅、含氟聚合物等物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。政策与市场正逐步形成双轮驱动态势:“两新” 政策将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纳入重点支持范围,43 项相关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。业内普遍预计,随着技术持续融合升级与产能布局不断优化,未来回收材料有望实现梯级利用,硅粉、玻璃等或可转化为建筑填料,提纯硅料也存在升级为半导体级材料的可能性,推动光伏产业从 “制造端绿色” 向 “全生命周期绿色” 逐步跨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