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池回收中的黑粉:成分、工艺与价值

位置: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 Admin 2025-09-23 15:27:58 10

在废旧锂电池回收产业链中,“黑粉” 是极具价值的核心中间产物,其成分与回收工艺直接决定了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与经济性,同时对降低环境污染具有关键意义。
一、黑粉的定义与来源
电池回收中的 “黑粉”,正式名称为 “废旧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粉末”,主要来源于废旧锂离子电池(如三元锂电池、磷酸铁锂电池)的拆解分选环节。当废旧电池经过放电、拆解外壳、去除电解液、分离负极铜箔与正极铝箔后,通过物理剥离或高温剥离工艺,从正极铝箔表面脱落的黑色粉末状物质,即为回收领域常说的 “黑粉”。其产量约占废旧锂电池总重量的 30%-40%,是电池中贵金属与关键金属元素的主要载体。
二、黑粉的核心成分
黑粉的成分因原电池类型差异存在显著区别,主要可分为两类:
三元锂电池黑粉:核心成分为镍(Ni,含量通常 15%-30%)、钴(Co,5%-12%)、锰(Mn,5%-15%)、锂(Li,2%-5%),同时含有少量铝(来自正极集流体残留)、碳(导电剂)及杂质元素;
磷酸铁锂电池黑粉:主要成分为铁(Fe,20%-30%)、磷(P,10%-15%)、锂(Li,2%-4%),不含钴、镍等贵金属,杂质以铝、碳为主。
两类黑粉的成分差异直接决定了其回收技术路线与经济价值 —— 三元黑粉因含钴、镍,回收利润空间更大,是当前行业关注重点;磷酸铁锂电池黑粉则需通过规模化降低回收成本,聚焦锂、铁的循环利用。
三、黑粉的主流回收工艺
目前行业对黑粉的回收主要分为 “火法冶金”“湿法冶金”“干法回收” 三大技术路线,各有优劣:
火法冶金(高温熔炼法)
原理:将黑粉与焦炭、石灰石等辅料混合,在 1200-1500℃高温下熔炼,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元素形成合金(如镍钴合金),锂则进入炉渣后单独提取;
优势:工艺成熟、处理量大、对原料适应性强,可处理成分复杂的黑粉;
不足:能耗高(每吨黑粉能耗约 3000-5000kWh)、金属回收率较低(钴、镍回收率约 85%-90%,锂回收率仅 50%-60%),且会产生烟气污染。
湿法冶金(化学溶解法)
原理:用硫酸、盐酸等酸溶液溶解黑粉,通过调节 pH 值、添加萃取剂等步骤,依次分离出锂、钴、镍、锰等金属离子,最终制备成碳酸锂、硫酸钴、硫酸镍等电池级原料;
优势:金属回收率高(钴、镍、锂回收率可达 95% 以上)、产品纯度高(可满足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要求)、能耗较低;
不足:工艺流程长(需 10-15 道工序)、产生酸性废水与废渣,需配套严格的环保处理设施,前期设备投入较大。
干法回收(物理分离法)
原理:通过低温焙烧去除黑粉中的碳与粘结剂,再利用高压静电分选、磁选等物理手段,分离不同金属氧化物(如锂化合物、镍钴锰氧化物);
优势:无废水废气产生、流程短(3-5 道工序)、能耗仅为火法的 1/3,属于环保型工艺;
不足:技术尚未完全成熟,对黑粉预处理要求高(需严格去除杂质),目前仅适用于部分高纯度黑粉,规模化应用仍需突破。
四、黑粉回收的意义与行业现状
资源循环价值:全球钴、镍资源储量有限(钴储量仅约 700 万吨),且我国对外依存度超过 90%,黑粉回收可实现 “城市矿山” 资源利用 —— 每回收 1 万吨三元锂电池黑粉,可提取约 1000 吨镍、500 吨钴、300 吨锂,相当于减少 10 万吨原矿开采;
环保减排意义:若黑粉随意丢弃,其中的钴、镍等重金属可能渗入土壤与地下水,造成长期污染;通过回收处理,可将重金属无害化率提升至 99% 以上,同时减少电池焚烧带来的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;
行业发展现状:目前我国黑粉回收以湿法工艺为主(占比约 70%),头部企业如格林美、华友钴业已实现万吨级湿法回收生产线;火法工艺多用于处理低品位黑粉或海外高钴含量黑粉;干法工艺则处于中试阶段,部分企业已建成千吨级示范线,预计未来 3-5 年将逐步规模化。
五、未来发展方向
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到来(2025 年我国退役电池量将超 100 万吨),黑粉回收将向 “低能耗、高纯度、全组分回收” 方向发展:一方面,湿法工艺将通过新型萃取剂、自动化控制降低成本;另一方面,干法工艺将突破杂质分离技术,实现 “无废水” 回收;同时,针对磷酸铁锂电池黑粉,将开发锂 - 铁 - 磷协同回收技术,提升其经济价值,推动全类型电池黑粉的资源化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