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铭鑫破解光伏退役难题 闭环回收技术实现全材料高值化利用

位置: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 Admin 2025-09-11 10:21:27 13
随着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大规模退役期,废旧组件的环保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。江西铭鑫凭借自主研发的光伏板破碎回收技术,实现了玻璃、金属、硅材料等核心组分的全值回收,为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循环经济模式。
据行业数据显示,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 1000 吉瓦,按照 25 年设计寿命,2025 年将迎来退役高峰,预计到 2030 年累计退役组件规模将达 100 万吨。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去年发布的《关于促进退役风电、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要突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,建立规范化回收体系。江西铭鑫的回收技术恰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。
在具体实践中,该企业通过精细化破碎分离工艺,实现了光伏板中 70% 玻璃成分的高效回收。经处理后的再生玻璃不仅可重新用于光伏组件生产,减少石英砂资源消耗,还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、隔音材料等领域,有效降低填埋压力。金属回收环节则重点攻克了铝边框、铜导线和银电极的提纯技术,其中再生铝较原生铝冶炼节省 95% 能源消耗,高纯度再生铜可直接用于电线电缆制造,年减少碳排放显著。
最具技术突破价值的是硅材料回收系统。通过酸洗、提纯等工艺,回收硅料纯度达到光伏级标准,重新制备的电池片可回归产业链核心环节,每吨回收价值约 1500 美元。同时,高纯度回收硅还拓展至半导体衬底、硅合金等高端应用领域,实现了 "从组件到组件" 的闭环循环。
业内专家指出,江西铭鑫的技术路径验证了光伏回收产业的经济可行性。按照当前回收规模测算,单吨退役组件可回收玻璃 700 公斤、铝 200 公斤、硅 50 公斤,综合回收价值超过 4000 元,显著高于传统填埋处理成本。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原生资源紧张局面,更为我国光伏产品应对国际碳足迹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随着 "双碳" 目标推进和设备更新政策实施,光伏回收市场正加速扩容。江西铭鑫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进一步扩大回收产能,力争 2026 年实现年处理退役组件 5 万吨规模,为构建光伏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贡献力量。